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王朝为维护东西通道的安全,“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和《汉书·西域传》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在美国等国家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自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美“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建设。
参考答案:
(1)评述古今中国和美国倡导开辟“丝绸之路”的主观动机。(6分)
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今天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为了加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个地区和国家间经济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美国则旨在借“新丝绸之路”牵制中国或排斥中国,并在亚洲谋求政治和经济发展主导权。(每点3分,共6分)
(2)评述中国对开辟古代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2分)和历史意义。(2分)
贡献:派张骞及副使出使西域各国通好,开辟丝绸之路;(1分)在西域推行屯田并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等。(1分)
意义: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民族融合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东西通道,西汉将自己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3)评述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2分)
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中亚、西亚与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深化中阿、中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拓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层次和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争取更多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注意: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计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评述类的题型,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回答本题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评价本观点;再次给出你为何这样评价本观点;例如本题,问题是评价“丝绸之路”的的倡议和建设,考生首先明白何为丝绸之路,在古代有何贡献和意义?今天为何要再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有何新的内涵等。
考点:丝绸之路(时政热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