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同学在书
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

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
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
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
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
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锋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 赫鲁晓夫的退让”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赫鲁晓夫1962年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从古巴撤走了自己建立的中程导弹。故选D。A项是在1955年成立;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明显在材料表明的时间之前。
点评:因为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遭到了美国的反对,引起了严重的海上对峙,核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赫鲁晓夫的退让了一步,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平息了该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战略冒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其原因主要在于
[? ]
A.美国是会议的发起国
B.美国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大膨胀
C.布雷顿森林环境优美
D.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召开会议的环境较安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
C.欧盟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的冲突等。(6分)
(2)局势: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4分)说明:中国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5分)
本题解析:(1)二战后,美国寻求结盟的道路,主要原因是战后美苏的关系恶化,冷战开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国把苏联看做主要的敌人,视其为实现霸权的障碍。(2)从材料二中的时间1952年可以分析的出,此时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还在亚洲进行了朝鲜战争,发动热战。宋庆龄的发言一再被掌声打断,说明与会的国家大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的立场被各国接受而得到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