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0:16:3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 ) 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解读题干:“尚韵”,晋代书法追求神韵、“尚法”,唐代书法重视规范法度、“尚意”,即宋代书法倡导有意无法。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世界近代科学技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 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 (2)特点: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4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6分) (3)变化: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2分)认识: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译书活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相关内容——宋代印刷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推进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中央政府的重视;②印刷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③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的发展,理学兴起及发展;④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考查古代欧洲印刷业发展相关情况。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等,比照材料一,欧洲印刷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印刷技术普及的速度上,普及速度相当快;B.印刷范围上,更加重视印刷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等。以上欧洲印刷业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给欧洲带来了重要影响,即体现推进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具体这样来认识:A.文化教育事业上,促进了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B.思想文化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C.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洲的封建(西欧天主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相关内容——译书活动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相关变化,主要体现在:A.译书数量上,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B.译书的主体上,从最早的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这一系列变化,与近代中国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得出认识:A.近代中国译书活动是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文化传播交织作用的共同结果;B.官方和民间的译书活动多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C.译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古代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欧洲印刷业发展相关情况(课标外);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近代中国译书活动的变化及认识(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汉字的变迁看历史变化的能力。汉字的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特征。A项大口里面一个王,说明整个国家是一个王的,应该是分封制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D两项大口中是八土、八方,应该是统一的封建王朝,天子一统天下。而C项大口里一个民字,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应该是近代辛亥革命之后。所以C项最晚。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三言二拍》: “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明理学强调儒家伦理道德,而C项中“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仍体现的是忠义的伦理道德,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与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不对,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的革新,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④不对,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是儒家思想传至西方并产生重要影响是在明清时期由传教士推动;②正确,印刷术打破了教士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③正确,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因此选D。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归纳四大发明
项目
出现
成熟
应用
传播
造纸术
西汉(甘肃省放马滩纸为证明)
东汉蔡伦的“蔡侯纸”
中国传统的造纸工业
唐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欧洲人的“活字印刷机”
经书、书籍读本、纺织品花纹印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火药
古代炼丹中出现
唐朝时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出现
广泛应用于军事,热兵器时代开端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指南针
战国时的磁石指南
宋朝时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