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台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渡海至夷洲
B.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C.1684年清设台湾府,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D.元在澎湖岛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显然台湾不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这一理念不吻合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1953年,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阐述“求同存异”方针
D.2001年,中国领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十年初见成效,二十年大见成效,进入帝京;后来又有一个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除几个河、海口岸,西教传播没有太大进展。对以上两个现象的判断及其理由都正确的是
A.前者是,后者非。时代发展,交通与技术进步理应推动传播成效更显著。
B.前者非,后者是。中国皇帝独尊儒学,不可能召异国传教士进京。
C.二者皆非。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社会进步的逻辑。
D.二者皆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心理距离造成了这两个时期传教效果的差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BC说法本身错误,给予排除。A选项中,如果按照其理由,那么后者应该是“是”,所以本身的逻辑是错误的。结合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后来又有一个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实际上中外的矛盾加剧,这实际上不利于西方宗教传教。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材料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并明确宣布“一边倒”。
材料三?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来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摘自《尼克公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原则立场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二战”后形成了怎样国际格局?毛泽东的这段讲话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和尼克松的分歧是什么?二者有无本质分歧?为什么?
(4)尼克松的话被周恩来、毛泽东所接受,说明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外交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外交原则立场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是国家生存的基础,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丧失民族独立的历史使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有特别深刻的认识。
(2)国际格局: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毛泽东所指:“一边倒”,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致,使毛泽东对苏联采取了完全认同的态度。
(3)分歧是:杜鲁门采取了较为强硬的冷战政策;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但有着共同国家利益的国家。
二者无本质分歧,因为他们的政策都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4)基本外交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基本原则。
本题解析:本题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中心,考查了外交政策的变化。第一问从“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的话中,我们可以判断外交原则立场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对意义的来说,应该从百年历史中体会。第二问从毛泽东的话中不难判断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国际格局的特点;一边倒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第三问杜鲁门与尼克松外交政策的分歧,但并无根本分歧,因为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第四问中中美双方都能接受的外交原则应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3分)体现了人文精神(1分)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2分)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2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2分)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即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这些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意思是信仰上帝即可得救。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材料三伏尔泰指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提倡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材料四孟德斯鸠提出“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创立三权分立学说。第二小问需答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影响。
(4)材料一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材料二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材料三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成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其共同影响是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14-16世纪——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16世纪——宗教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和先定论,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促使人类不断的认识自己。 ?
17-18世纪——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