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
——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
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
——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洋务运动的开展。(每点3分,共9分)
(2)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为激进;国内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西学的传播还不够充分。(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历史背景从材料一中“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从“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和“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的信息可概括出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从“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洋务运动的开展。
(2)原因从材料二中“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可归纳出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为激进,再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归纳出国内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西学的传播还不够充分等。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
①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
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在进入到近代社会以后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习俗的变化和西方国家的侵略有关,随之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首先在沿海地区,所以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性,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①②③④?,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错误,应该是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故选A; B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C项“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项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说法都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4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A.封建主义的压制
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封建官僚的排挤
D.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14年到1919年是中国的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时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否,和外国列强直接相关,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故选B。根据上面分析,ACD均错误。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第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随后由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的放缓;在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后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再次快速的发展。这两次的发展都是给我们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启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