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图的立意是
[?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核武器作为制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 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 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原因。?(8分)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超级大国、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6分)
(4) 为什么说多极局势“不可逆转”??(3分)
参考答案:(1) 综合国力的强大。(3’)
(2)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成立)。(8’)
(3)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6’)
(4) 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3分)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分)
(2)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或经互会的成立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每点1分,共2分)
西欧:美国的扶持(或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马歇尔计划)。(每点1分,共2分)
(3)两极格局之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3分)
(4)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评分要求:理由2分,史实1分。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地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述言之有理,都可得分。此问得分不超过3分。)
本题解析:第(1)问,联系战后世界格局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第(2)问,联系美苏冷战进行回答,西欧受到美国的帮助,东欧受到苏联的帮助;第(3)问,抓住“20世纪7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多极化的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崛起的原因在于,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第(4)问,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的主角综合国力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根本上取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复习本单元时,要重点联系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必修2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还可适当联系必修2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3中“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等。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年份
| 1949
| 1959
| 1969
| I979
| 1989
| 1996
|
成员国数
| 58
| 83
| 125
| 149
| 156
| 185
|
A.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政治作用比经济作用大得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摆脱了“苏联模式”,成为新的独立国家。迫切需要寻找政治依靠。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