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少,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选D。A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BC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和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也使得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农业。材料中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故选D。A项和B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概全,故不选;而C项和题干无关。
考点:
点评:在铁器牛耕的基础上,精耕细作的农业不断的发展,很多的农谚就是体现了这一点。材料体现的这些谚语多是古代农民经过长期的农业实践,总结出来的。它们的出现极大的指导了古代农业的生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农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等也需要把握,它们也大多与农业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粗放耕作
B.精耕细作
C.家庭生产
D.小农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耕作方式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铁犁牛耕为主,注重精耕细作。A表述错误,C属于生产单位,D属于经济形态,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从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本课作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历来是命题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备考策略是准确了解记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而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明朝政府编制“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限制土地兼并
B.便于分配土地
C.便于征收赋税
D.便于奖励垦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政府编制“鱼鳞图册”
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征收赋税。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