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9 10:28:0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 A.杭州 B.大都 C.泉州 D.扬州
|
2、选择题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
3、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 总计(包)
| 从广州出口
| 从上海出口
|
数量(包)
| 百分比(%)
| 数量(包)
| 百分比(%)
|
1943
| 1787
| 1787
| 100
| —
| —
|
1845
| 13220
| 6787
| 51.3
| 6433
| 48.7
|
1846
| 18746
| 3554
| 19.0
| 15192
| 81.0
|
1853
| 62896
| 4577
| 7.3
| 58319
| 92.7
|
1856
| 79196
| —
| —
| 79196
| 100
|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广州对外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和占全国外贸年均比重统计表
年代
| 1950—1957
| 1958—1965
| 1966—1971
| 1973—1977
| 1979—1988
|
年均增长率
| —1.7%
| 17.16%
| 3.26%
| 20.65%
| 23.20%
|
占全国外贸年均额比重
| 4.63%
| 5.02%
| 4.41%
| 5.78%
| 7.86%
|
——摘编自洪淮胜《解放以来的广州对外贸易》
(1)据材料一,简析18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贸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问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世纪50至80年代广州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4、选择题 根据张瀚《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由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受到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5、选择题 《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D.革新耕作工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