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相适应
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C.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D.是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3、判断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经济形态?该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者的处境。
?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
(4)材料五中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农业政策?春联三中的政策实质是什么?
?
(5)材料五春联二中的政策真的“暖人心”吗?结合农村中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农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 
 
	        4、判断题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够。”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5、判断题  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