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3、判断题 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下列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举措有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C.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
D.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除深圳、珠海、厦门外,还有
A.海口
B.广州
C.温州
D.汕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