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重农抑商(1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2分)。
(3)闭关锁国(1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大户和小户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2)根据材料二可知,明朝遍设关卡,对商业征收各种重税,这说明明朝政府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等内容体现了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方面。
(3)根据材料三中“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可知,清朝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材料三:阅读以下图片

(1)请将汉朝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方用字母标注在图片二中(A代表汉朝,B
代表唐朝)。并举一例汉代和唐代与欧洲文明之间友好关系的事件。(4分)
材料四:华夏文明在16世纪以后经历了特殊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人类文明史上
这棵“最长寿的”文明“老树”,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频繁的交往,表现出一个强势文明特有的生命力。另一方面,18世纪末叶以后,这个古老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城市布局由相对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2分)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1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尤其是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1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剧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4分)
(3)理由: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提炼能力。据图中的一二福图可知,城市的外围从有边沿线条,到不规则的边沿线条;城市中心由规则的对称到不规则的对称图;图三和图四可以知道,数量在增加,南方增长更快;同时城市的政治功能在降低,经济功能在增加。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可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可知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可知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对于影响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方面。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据材料中的“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可知有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新航路和殖民扩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城市;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近代城市;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城市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