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图①中的“岭北行省”、“中书省”可以判断为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图②中的“桂林郡”、“海南郡”可以判断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图③中的“乌里雅苏台”可以判断为清代;图④中的十三个州可以判断为汉代;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依照周朝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诸侯只能用六排,大夫用四排。实行这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是指音乐和乐舞等艺术,实行礼乐制度的实质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等级差别,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4分)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3分)“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3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2分)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设置王国(4分)
(2)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3分)
推行郡县制度才是安宁之术。(3分)
(3)秦统一不久。(2分)
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的大体意思是:诸侯国刚刚被评定,燕、齐、荆这些地方比较偏远,不在那里设王,就没办法统治他们。请求您能立您的公子们为王,希望您能够答应。由此可见,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2)材料二指出了李斯反对分封制的理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是说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海内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推行郡县制才能实现天下的安定。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这是秦朝统一后对地方行政制度的争论。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度主要盛行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之所以很少有朝代采取分封制度,主要原因在于分封制度的实行严重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稳定。即使实行过分封制度的王朝最终也必然要采取措施削弱分封势力,强化中央集权。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 )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结合唐代三省制,拥有审议、封驳权的是门下省,故A项符合史实。唐代门下省的五品官给事中有封驳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D项正确。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但没有否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故仍体现了皇权的独尊,C项正确。B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