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哪位人物当政期间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查士丁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A项不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故B项不正确;伯里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故C项正确;查士丁尼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其组织编纂《民治大全》,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
点评: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历程中三个关键性改革家的改革措施应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避免混淆。
本题难度:困难
2、简答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
——《明经世文编》卷一八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9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势。(6分)
参考答案:(1)主张:依照中央财政支出征收;依户籍和财富多寡缴纳赋税;无固定住处的商人依照其资产征课三十分之一的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取消,但定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任意答对其中3点给9分)
(2)趋势: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2分)征税时间不定时到定时;(2分)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1分)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依照中央财政支出征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依户籍和财富多寡缴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无固定住处的商人依照其资产征课三十分之一的税;“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取消,但定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两税依户等纳钱,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几年之后根据人口的变化均平征收。
(2)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势,要结合征税标准、征税时间、税种形式多少等进行分析。“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材料反映了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两税法反映了征税时间不定时到定时,形式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租税改革·两税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租税改革·一条鞭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1分)
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3分)
(2)措施: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国家公职人员;设立四百人会议。(2分)
原则:公正、公平(或答中庸)。(1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1分)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4)认识: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念能力。从材料“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中归纳材料的中心论点;根据所学知识,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从经济、地理、民族关系等多角度作答观点的依据。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念能力。“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即可;据“创立了一个四百人会议”“每部落一百人”“把保卫法律的职责……(贵族议会)”等信息可知,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平等、公正的中庸原则。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既提及了议会,又提及了皇帝,而且皇帝的权力较大,故可判断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据材料“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中对皇帝、议会权力的规定可知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到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不同的政体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这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