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表?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发展起伏的概况,这种起伏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处于高峰,这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但之后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
(3)勃列日涅夫的保守导致改革的停滞,苏联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滑坡,而作为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因此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前苏共党员私下心情沉重地告诉一位作家:苏共在有约35万名党员的时候夺得政权,在有约550万名党员时打败希特勒,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丧失政权……下列理解符合题意的是
[? ]
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B.二战期间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国家
C.苏联改革失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D.一个政党强大与否的标准与人数无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25年苏联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主要特点是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D.工业全部国有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能力。这个方针主张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
A.改变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B.改变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困境
C.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D.全方位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是在美苏争霸这个大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是其特点,所以他改革的重点是工业,但这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这次政策的调整深化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所以A、D都不对。根据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排除B,答案为C。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站在国际和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