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A.反共反苏
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信仰法西斯主义
D.挽回一战的损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36年德、意、日三国建立了轴心国同盟。三国勾结是为了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故选B。
考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点评: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在反共旗号下勾结在一起。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东欧剧变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目标是建立“民主社
会主义”
②各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政局动荡
③政治多元化壮大了反对派的力量
④反对派通过大选掌握国家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联合打“鬼”——原载美国(政治卡通网)。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把瓶柱比作恐怖主义
B.把球比作地球
C.把恐怖主义比作“鬼”
D.世界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四位同学找到一张残缺的海报(下图),他们根据图中残留的信息对这一海报的历史进行推断,其中推理最合理的是

A.甲:一战时期协约国发行的海报
B.乙: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发行的海报
C.丙: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发行的海报
D.丁: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发行的海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万字符号代表法西斯主义势力,五角星代表社会主义力量,而图片中的箭头直接刺向这两者说明该国既反对法西斯主义同时又反对社会主义,由此不难判断这符合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现实,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没有出现反对社会主义的现象, C项时间与上述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一组反映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材料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同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和谐世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贡献。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所表示的两个国际格局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来源:91考试 网际形势跌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和谐世界的可能性。(4分)
参考答案:(1)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的趋势。(4分)
(2)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和扩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