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等的观念;③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④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民主的理念,故选C。②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②,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举事无所变更”、“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等,可知,本题考查汉初的治国理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初的治国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党羽,并逼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继位,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做法违反了( )
①宗法制
②“礼”
③“三纲五常”
④“民贵君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礼仪制度,用来调整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而“民贵君轻”思想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本题无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分)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1分)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
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3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 内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关系: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1分)
(5)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