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根据你对亚太经合组织的了解,你认为APEC方式的基本原则应不包括
A.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B.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PEC方式实行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任何提议,只要有一个成员国表示反对,就不能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国都通过了的提议,也不具有强制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侵华权益的焦点是
A.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权
B.对中国路扩的控制权
C.对京滓地区的控制权
D.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列强已基本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其争夺也限于局限性的,选项A和B都已有“归属”,选项C也通过历次战争和不平等条约被列强控制。只有在东北地区,列强争夺激烈,日俄战争即是明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让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可见,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
点评: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日本留学时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回后在军校任教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反袁斗争积劳成疾,病逝后孙中山赠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的著名将领是?
A.蔡锷
B.杨度
C.唐继尧
D.陆荣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参加反袁斗争、孙中山高度评价等有效信息进行判断。(立意:善于选取题中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过去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
A.不发达国家排斥或抵制全球化
B.东西方两极格局下,美苏阵营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仍然差距悬殊
D.宗教、民族等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