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诗经·小雅·北山》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诗经·小雅·大田》中的记载反映了私田出现。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故选D。
考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读图所示,这一被称作“龙骨车”的工具主要用于

A.灌溉
B.播种
C.耕作
D.冶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民在利用“龙骨车”进行灌溉农田的辛勤劳作。龙骨车,又称为翻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农田灌溉工具,其最早由东汉的毕岚发明,经过三国时期马钧的改进,最终于唐宋时期定型,流传至今,为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选A。
考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点评: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ABC项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都不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这一根本性的原因处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和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D.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是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 1?图 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使用的犁为藕犁,而图二中的耕犁为曲辕犁,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所以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我国古代耕犁技术的成熟。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
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