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能够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是
(1)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2)考古发掘 (3)史书记载 (4)民间传说
A.(1)(2)(3)
B.(2)(3)(4)
C.(1)(2)
D.(1)(2)(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诗句反映(1)正确;陕西扶风法门寺的考古发掘说明(2)正确,(3)(4)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C项。
考点:研究历史的史料来源
点评: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该题中的(2)属于第一手史料;(1)(3)(4)属于第二手史料。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能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2:管子明仲字夷吾,辅相齐桓成霸主。仓廪实兮知礼节,衣食足兮知荣辱。
——《咏管仲》
材料3:商君卫鞅公孙鞅,任法一刑有主张:褒将军功戒私斗,抑制商旅重农业,废井田推行郡县,以刑去刑战去战,商鞅变法秦国强。
——《咏管仲》
(1)材料1中,周初封侯时“尚父为首封”的 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尚父”的后代齐桓公能在事实上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4分)到了战国初期,“尚父”后代所执掌的政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商鞅认为只要紧紧抓住“农”与“战”便可实现富强。结合材料3说明商鞅如何围绕“农”与“战”进行变法的?(2分)
(4)历史上周、齐、秦的崛起,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在尚父的辅助下,周强盛灭商
(2)客观:周王室衰微?主观:任用管仲为相改革,使齐国强大?
变化:田氏代齐
(3)农: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或(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战: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4)重视人才(有理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史学常识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分)?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7分)
参考答案:
(1)内容:二十等爵制;奖励耕战;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3分)
(2)表现: 变法措施顺应秦国风尚,适应秦国实际;利用政权的力量整合传统的文化习俗,把它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7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注重材料中“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即可概括出二十等爵制,奖励耕战,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等内容。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而是很注重“策略性”,从材料中可概括出“策略性”的表现:变法措施顺应秦国风尚,适应秦国实际;利用政权的力量整合传统的文化习俗,把它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