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材料二:1959——1993年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简表(下表)。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材料一反映了“文革”期间的哪些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并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基本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我国新时期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原因:“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2)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趋制度化、法律化;加快立法工作,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说明
[? ]
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D.当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双百方针”提出的特定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C.“文化大革命”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突出地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思路点拨:“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解题时要注意“‘文革’期间”和“国家主席”等提示语。“文革”期间连国家主席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充分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空前的践踏。
规律总结:注意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通过民主法制遭践踏的具体表现,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理解民主法制受到破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
A.1917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