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是
[? ]
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
[? ]
A.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C.部分权力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实质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彻底否定苏联的历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来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的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这一改革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俄国二月革命前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国
B.沙皇专制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C.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D.广大劳动人民毫无政治权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实质考查二月革命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故A项错误;B、C、D三项均符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终止,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