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福祸相倚,无为而治
2、判断题 (16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4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 迁出入
| 农村(县)
| 市、镇
|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
|
万人
| %
| 万人
| %
| 万人
| %
|
1982-1987
| 迁出
| 2076.02
| 67.99
| 977.24
| 32.00
| 1545.19
| 74.143
|
迁入
| 721.50
| 23.63
| 2331.69
| 76.37
|
1982-1987
| 迁出
| 2310.11
| 62.48
| 1279.00
| 37.50
| 1671.82
| 78.48
|
迁入
| 590.47
| 17.30
| 2822.79
| 82.70
|
1990-1995
| 迁出
| 1985.55
| 59.75
| 1337.43
| 40.25
| 1194.71
| 60.17
|
迁入
| 948.55
| 28.56
| 2374.02
| 71.44
|
1995-2000
| 迁出
| 7316.24
| 58.70
| 5148.17
| 41.30
| 55065.50
| 68.96
|
迁入
| 1710.94
| 11.85
| 12728.14
| 88.15
|
(2)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4分)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如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3)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6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材料二:1956 年12 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实际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1956 年7 月17 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指出:“计划必须建立在平稳和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材料四:1957 年4 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的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
(3)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判断题 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年份
| ? 1854年
| ? 1855年
| ? 1856年
| ? 1859年
|
?数量
| ? 13万担
| ? 27万担
| 37万担
| ? 38万担
|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D. 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5、判断题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