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这个长周期的前25到30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繁荣时期,而在后一半时间,世界经济则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在每一个长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1)1945年,世界经济进入最强劲的一轮“康德拉捷
夫上升期”,美国成为新的“增长
极”。美国是怎样“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的?(4分)
材料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非常深刻和复杂的,其中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缺乏黄金约束而使货币成为纯粹信用货币,货币投放缺乏必要的体制约束;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加之美国本身的原因,使得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大量投放,必然产生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国独大使得美国货币投放更加失去国际约束;全球民主化发展以及政府救市干预使得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的处理难以到位,越积越大;经济全球化加快使得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结构和资金循环模式遇到重大挑战,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等等。
——?王永利《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哪些因素影响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4分)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革命性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4分)?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3分)
参考答案:(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场;参加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控制世界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各国等;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分)
(2)因素: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②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③全球民主化的发展。④经济全球化的加速。(4分)
(3)新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4分)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教育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第Ⅱ卷评分说明:
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凡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5月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13题)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③亚非会议的成功④《辛丑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应首先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即双方和睦相处,但并不强求对方在各方面同自己一致,实际上就是求同存异。①是美苏之间的斗争,④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应排除。《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是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进攻而走向团结,亚非会议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实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
B.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
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D.大量倾销的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