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昨夜,硝烟迷了我们的眼,今夜,点亮一支明烛,为世人照亮阴霾的天空;昨夜,百亿双眼睛在“和平”里千转,今夜,和平的鸽子归去来兮。
——和平之吻
材料二: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我们复生。/生命之火熄灭的人/血肉之躯埋入黄土的人,/悲痛的泪水无法将他唤醒,/也无法使他重获生命。/无论什么人,/无论是胜利的欢乐,/还是光荣的赞歌,/都不能使他从黑暗的深渊中/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战争之后的心情?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人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材料二的诗加上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中国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最大愿望:和平。因素:①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②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③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带来危害。④世界发展不平衡,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拉大,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建成。⑤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的安全与生存形势更加复杂。
(3)和平之歌(符合诗意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和二战,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根据材料一、二,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这些观点?
?
(3)结合材料四,爱因斯坦整个一生都忠实地为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请举两例。
?
参考答案:(1 )变化:为祖国和自由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2 )观点:日本是为了东亚的安定才向美英宣战;日本是因美国使用原子弹残害无辜才最终接受停战。评析:前一观点是日本美化战争,推卸战争责任,实际上日本向美英宣战是为了争夺霸权,战争给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后一观点:只看到美国使用原子弹对日本无辜平民造成的伤害,但未能深刻反省,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样给中国等受害国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
(3 )一战时,在反战宣言书上签字;一战后,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看出,联合国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3)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发展同世界大国关系,致力于地区性和平与稳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解构走向重构。 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世界体系初级形态的解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世界主导力量的转移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世界体系的重新整合准备了条件。但是,二战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格局延缓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冷战后,世界市场的全球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也得到了普遍认同。世界体系的发展所提供的结构性要素与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术性要素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深刻根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言》第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
(1)列举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与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20世纪以来“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构”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2)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经过一战,改变了列强的实力对比,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挑战。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之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是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的,动摇了一战之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20世纪30年代,突破与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这一时期外交舞台上的焦点,法西斯国家的兴起与结盟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挑起了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协同作战,扭转战局,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结束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雅尔塔体制构成新的国际格局。战后初期,以苏联和美国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展开了东西方“冷战”。冷战时期的世界由两极逐渐向多极化演变,两大阵营的分化导致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到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