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的枢密院
B.18世纪初内阁制仍处于萌芽状态
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两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与托利党领袖华尔波尔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于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当政期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 (东突厥来归附)温彦博以为,“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蔽,策之善者也。”魏征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朝廷君臣治理东突厥的主张及其结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还有哪些重大举措?(10分)
参考答案:
(1)说明: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因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而亡,他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6分)?
(2)思想:以民为本(或“存百姓”思想)(2分)
实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8)
(3)主张:温彦博主张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魏征主张“纵之使回故土”;(4分)?结果:唐太宗赞同温彦博的意见,并在东突厥地区设立了羁縻府州。(2分)
举措:采取“战而后和”策略;册封西北各族首领;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唐蕃联姻(和亲)。(4分)
本题解析:第(1)小问从材料中“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在于贪得无厌,苛政猛于虎和穷兵黩武,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史为鉴,与民休养生息,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第(2)小问中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中“存百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从休养生息和慎用刑法两个方面分析。第(3)小问中第一问从材料中“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温彦博的主张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从材料中“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可知魏征主张“纵之使回故土”;从材料中“上卒用彦博策”可知,结果是唐太宗赞同温彦博的意见;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采取的措施有采取武力征服策略、册封首领、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和亲通婚。
点评:对于中国杰出的政治家,高考考查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从政治家的主要活动,考查其对中华文明发展中的贡献。(2)从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在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参加过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此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两国关系友好;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关系缓缓。根据以上分析,图中应该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中国的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超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农民为什么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种桑植茶?(6分)
(2)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是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有利可图。(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农民利用世界市场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增加了收益。(8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史实和政治学常识可知“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是受利益的驱动,即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获利远远超过粮食收入。(2)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近代的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此后“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到1997年还有13年”由此可知是1984年,A项是“九二共识”,1992年。C项是1987年。D项是1997年。所以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