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2019-06-29 11:31:0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4分) (4)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3分) 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只要读懂材料完全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问题。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可知当时的人们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这些正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 (2)此题考查学生读图以及综合理解图表的能力,相对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通过材料二柱状图的数字信息,分析清朝国家的总税收、农业税、工商税的变化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的趋势可以反映出的经济特征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活跃。 (3)原因可以从时间着手分析:材料三提到中国的GDP在1700年至1820年间居世界首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工业产量一直是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的工厂,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当时是封建社会,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即可找到原因。 (4)本题为开放型的试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地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B.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 D.“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C、D两项表述明显错误,A、B相比,B项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排斥海洋和商业文明,是这一现象的根源,故选B。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强化小农经济,造成中国的落后。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一充府兵。”这主要反映了:( ) A.沉重的徭役、兵役 B.佛教教义对人们的影响 C.繁苛的赋税负担 D.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十六作夫役,廿一充府兵”中可得出百姓在很小的岁数就为徭役、兵役所困,再根据“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可以看出兵役和徭役很沉重,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对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翻车 ②筒车 ③风力水车 ④高转筒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汲水工具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国时期即开始使用翻车①,唐朝时创制了②筒车,宋朝时出现了利用水力的④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了③风力水车,按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①②④③,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银币成为新的货币,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明显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要内涵;D不是材料反映的观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货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