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宋代二府三司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政权,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汉代和明清都是采用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而元朝相权有所扩大,故A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故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重要机构职责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把握题干中要求的是负有监察事务职能的机构;其次是逐一厘清选项中所涉及机构的职权。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门下省的职权是负责政令的审批,而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的国家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指挥机构,由此排除含有①和④的选项,即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③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趋势 ,因为①③在强调中央集权,所以正确。②④强调君主专制的加强也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于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点评:关于北宋、辽、西夏的并立: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党项族的夏国王元昊于1038年在兴庆称帝建立西夏。辽与宋首先并存,为收复后晋皇帝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北宋曾两次对辽用兵,结果都失败,只好对辽采取守势。但辽却对宋的北伐耿耿于怀,1004年摆开进攻阵势与宋展开了澶渊大战,结果由于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皇帝真宗亲征,振奋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1005年双方讲和,签订澶渊盟约,从此,双方由战转和,双方人民过上了长期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西夏与宋的关系也是有战有和,元昊称帝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夏双方损失都很大,元昊提出议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从此,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大大促进了西夏的进步与发展。
纵观辽、西夏与宋的关系,战争是短暂的,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则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孙中山》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