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工人阶级开展增产节约与技术革新运动,使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并超过战前最高水平,人们问起成功秘笈,炼钢工人李伟一句话透露了天机:“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材料说明的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
C.民主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
D.开放内陆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因此选C。
点评: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解读两幅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图一 1966年哈尔滨学生在广场游行?图二 1984年北大学生在国庆游行
A.工作中心都已发生转移
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
C.民主与法制建设尚待确立
D.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受到真诚拥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背景:“文革”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文化背景:政治思想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
(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