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化。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改着汉服,改易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评价: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丢掉了鲜卑族勇武质朴的长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2)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妨碍改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3)春节时,跪拜磕头,上坟烧香的习俗;结婚时大要彩礼;厚葬习俗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 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北魏政权 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免除一人的徭役),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绢、绵,为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文明(冯)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八
材料二?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些现象值得深思,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宦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栽道,民不聊生。?
——《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南方日报》2010年9月6日)
材料三?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之一是改革赋役制度: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三百万顷。万历九年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万历十年,张居正阖然长逝。伺机而动的保守派群起反扑,他们怂恿年龄渐长、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曹大为《起衰振隳改制开新——评张居正改革》(《光明日报》2010?6?8)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和租调制得以成功推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青苗法的特点及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并依据材料二概括青苗法实施的后果,分析形成这一后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张居正改革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改革的成败,你有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赋税改革并行;既减轻百姓负担,关注民生,又对地方豪强利权的剥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原因:策略得当,注意关注各个阶层的利益,最终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当权者文明太后的支持。
(2)特点:以金融管制的方法增加国家收入,原因:宋商品经济发达,政府实行不抑商政策。后果:盘剥百姓,民不聊生。原因:用人不当;制度不严,对法令的贯彻执行过程没有严格的监督程序。
(3)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官员对农民的盘剥受到一定的抑制,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改革一定要有利于民生,并得到人民的支持;改革过程重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改革阻力的大小关系改革的成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