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南北方矿业开采均用土法
B.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C.一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举步维艰
D.北方的煤矿,在一战后有的仍能坚持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
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
C.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故选C。ABD三项都说出了C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
点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世界文明的源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民主与法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特征、意义等,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时间: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共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恢复国民经济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③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西南解放得最晚,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主要盘踞在农村,而且还掌握着武装。……“西南的真正战争是在农村,在反霸、剿匪”。所以,确定以农村工作为重点,首先消灭西南乡村封建势力,不仅是解决西南社会尖锐矛盾的焦点,而且成为打开西南工作复杂局面的主要突破口。同时,巩固新生政权需要完成农村土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基本条件也在于土改,农村封建落后不可能为城市工业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一一《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
材料三?由政府直接投资一些重大基本建设项目,从而增加企业的公私订货,再辅之以政府财政金融手段的扶持,从而恢复和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l950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到1950年8月,曾陷于严重困难的重庆钢铁、机械、水泥等工业,已因成渝铁路的订货而全部或部分复工生产。与此同时,参与采伐和运输枕木的70多个县几十万农民因而增加了收入,十万筑路大军解决了大批失业工人的生活出路。
一一《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二回答邓小平认为西南地区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做法与材料一的决议是否违背?该怎样看待二者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产党在西南地区为恢复发展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和特点。(4分)指出
该措施的政治经济意义。(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