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武灵王(前325 ~ 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凯末尔采取的一项激进措施,就是取消费兹帽,代之以西式礼帽。费兹帽是一种红色圆柱形的帽子,是当时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服饰。他认为,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打扮,土耳其的社会(世俗化)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他说:“自认为是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必须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表明和证明他们是文明的。”
——摘编自钱乘旦《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末尔为什么认为“土耳其的社会改革必须从服装人手”;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尔改革的政治前提,(2分)概括凯末尔改革对土耳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8 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参考答案:(1)发展骑兵,增强军事力量;服饰应利民、便用;服饰须因时势而变。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战争频仍,各国追求富国强兵。
(2)费兹帽等装束非常不合时宜,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或“凯末尔革命”的成功)。推动了社会的世俗化,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4)(评分参考)略。
本题解析:本题以服饰的变化为切口,大跨度的考查对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改革和近代土耳其凯末尔改革和现代中国服饰的变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看看题目是怎么问的,然后阅读材料,依据材料和所学基础知识组织答案。第(1)问有两个小问,即根据材料归纳胡服令的目的和特点与赵武灵王改革的背景。第1小问根据材料就可得出答案;第2小问结合选修一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即可得出。第(2)有3小问。第1小问从材料中“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非常不合时宜,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打扮”即可得出答案;第2小问从材料中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得出其政治前提;3小问从“是一种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打扮”和“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打扮”“自认为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用思想家庭和生活来“证明他们是文明的”得出答案。第(3)问有两小问,即文革时和改革开放以后服饰的变化与其变化原因。前一问材料概括;后一问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和改革开放后时代特征分析出答案。第(4)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符合素质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根据材料学生自然能够总结出服饰与社会发展、思想观念变化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考点定位】1.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2.选修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3.必修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革和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被人们称为“散步的哲学家”的是
A.阿基米德?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记忆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没有把岳父当人看…守财奴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
、甲骨文
、圣书字
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陶尊上的“
”刻划符,属于象形文字,应该是中国的甲骨文,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