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2019-06-29 12:10:3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2、综合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肯定现实人生和尘世生活,追求个人幸福和世俗享乐。人文主义思想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神学统治一切的精神枷锁,肯定了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 ——摘引自陈芝 陈硕《浅谈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理想》 材料三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运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有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张及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境遇的原因。(5分)
4、选择题 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选择题 儒家“尊王” 、“忠君” 及“三纲” 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B.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性本善”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明道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