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状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
(2)①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1分);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1分);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1分)。
特点: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率;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任答两点2分即可)
(3)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4分)
(4)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4分)
本题解析:第(1)问,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 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第(2)问,材料二中涉及到的事物分别为“地契”“铁路”“新式学校”“近代工业”,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等等。其工业化的特点需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日本工业化的进程中,: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率;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3)问,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从材料中“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可知,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第(4)问,根据材料中“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说明变法过程中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说明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说明理论偏激,内部意见分歧;“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说明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点评: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
(2)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中外反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政权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推行,全面有效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
(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是指
①皇族? ②华族? ③士族?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归类综合、合并同类项、排列组合的复合选择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 ?)
A.大久保利通
B.高杉晋
C.伊藤博文
D.岩仓具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71年12月23日,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内阁顾问兼参议木户孝允、参议兼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和参议兼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半年以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等,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因此B不包括在内。
点评:岩仓使团大规模出使西方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日本敢于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理念,促进日本明治维新后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亚洲强国。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俄国,震惊了整个世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者包括后者
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
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结果倒幕派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迁都东京。因此答案选B,排除④即可,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点评:注意历史概念的理解,戊辰战争是倒幕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明治天皇亲政、实施明治维新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最终结束了德川幕府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开启了日本的新时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开放通商口岸?②领事裁判权?③议定关税制度?④片面最惠国待遇?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内容包括: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等。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列强取得了在日本开放港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被迫开国,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因此选B。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