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提出“农工商皆为本”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工商皆本”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思想家。①、②、③都属于这一时代特征,而④明显超越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及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晋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较低,这一阶段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从宋代到明清时期,随着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 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1分)
参考答案:⑴规律: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元宝制;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币演变(答对三点即可,6分)
原因:宝钞大量发行,宝钞在民间的信誉降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大量白银的流入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白银的币值比较稳定;(答对两点即可,4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工商皆本;促进了赋税改革(一条鞭法)赋役征银。(答对两点即可,4分)
⑵第一步: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3分)
第二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3分)
影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物价暴跌;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 (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有效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以从钱币的形状,铸币权的变化,货币的材质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通过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通过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得出“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