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一要注意项目,二要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依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在不断地增加,城镇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D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自然经济虽然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B依据题干中时间“1850年”可以直接排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C“工业革命的推动”表述有误,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他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上述两则材料表明中国外交始终
A.坚持全方位策略
B.注重意识形态
C.注重求同存异
D.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l950年,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其体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了那种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冷战思维,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材料一:如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子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棒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1)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本题解析:(1)根据他们的观点不难分析得出,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2)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咸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说的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汉代以后,皆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原因是在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世世代尊孔。(5)对传统文化英爱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点评: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西汉时期确立了统治地位;宋明时期出现了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思潮。此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明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
| 1965年 学校数
| 比旧中 国最多时 增长
| 1965年在校学生
| 比旧中 国最多 时增长
|
高等 学校
| 434所
| 1.1倍
| 67.4万人
| 3.3倍
|
中等 学校
| 80 993所
| 14.1倍
| 1 432万人
| 6.9倍
|
小学
| 1 681 000 所
| 4.9倍
| 11 626.9 万人
| 3.9倍
|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C提出于1995年,D实现于20世纪末。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澳大利亚的情况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从外界移入的物种。盛产橡胶、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印度尼西亚与盛产蔗糖和菠萝的夏威夷的情况也是如此……拖鞋帽贝就是19世纪80年代承随一船牡蛎无意中从美国输出到欧洲的;一种北美飞蛾现在正在蚕食中国中 部大片地区的树木;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松树线虫正在杀死日本的黑松树。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全球化促进了人口在全世界的流动;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全球化带来了不同地区动植物的交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有害物种的扩散,造成生态灾难。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本题解析:本题命题角度新颖、独特,通过种族和植物种类的变化反映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特征。一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最大限度的提取和利用,二要把这些信息和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回答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