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
A.政府全面统管经济
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
D.赤字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一种经济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资料来源: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890~1960年的出口量的年增长率(以百分比计算)
国?年?别
| 1890~1913
| 1913~1950
| 1950~1960
|
法国
| ? 2.8
| 1.1
| 7.2
|
德国
| 5.1
| -2.5
| 15.8
|
英国
| 2.1
| 0.2
| 1.9
|
西欧
| 3.2
| 0.1
| 7.0
|
美国
| 3.8
| 2.3
| 5.0
|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逊,《西方的经济增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890年至1960年出口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0~1913年出口量增长的原因。(8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到各国出口量,试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和影响。(8分)
参考答案:(1)政治原因: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取得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2分)
经济原因:国家干预经济,管制经济活动(2分);发展对外贸易垄断和贸易保护(1分),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1分),
(2)变化:由低速增长到低迷,再到高速增长。(2分)
政治方面原因:列强加紧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分)建立世界殖民体系(2分);
经济方面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产生,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列强加强商品倾销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1分)
(3)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分)
影响: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1940年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2分);缓和了阶级矛盾,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2分);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历史现象。下列历史现象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②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④关税战、市场战愈演愈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巨大影响,为转嫁危机,各国进行关税战、贸易战,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国内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B项①②④正确。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不符合“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前道而驰”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直接原因是新政
A.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B.推行以工代赈
C.率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抛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叛变了他的阶级”指新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新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而《国家工业复兴法》不仅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并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