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宫市” 有限定的区域, 即十六宅, 但宫市设立以来,采购活动危害百姓,所以需要改变或者挪移。 为此唐代做出规定,“不得令损刻百姓”,可见这是政府在通过明文规定来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扰民或危害百姓的事情发生,故选B。ACD不符合事实且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中文字记述可知,政府对商品通关要征很高的通关关税,反映了对盛业的限制,是抑商政策的体现。B只是表象;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故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临安在古代指的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故③不符合题意;大都是元代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汴梁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是今天的开封;益州在唐代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即今天的成都;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
“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照管田园……其银按季支取……”可知,工资是用货币支付,雇工是为了照看田园,所以①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没有涉及雇主与佣工的人身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当时土地兼并现象,因此②③不符合,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唐)孟郊《织妇词》
材料二 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果去闹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要说明宋朝东京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店铺林立,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4分)
(3)现象:土地为财富的象征(工商业者获得利润后往往用来买田置地)。(2分)
原因: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o(2分)
影响:妨碍了工商业者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可以归纳出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从生产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免受饥寒,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也就是自给自足;一夫一妇不进行生产劳动,就会受到饥寒的威胁,可知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店铺林立,从材料“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可以看出宋代城市 经济是开放的街市体制。从材料“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果去闹处,通晓不绝……”,可以看出宋代的市打破了日中为市的旧例,突破时间的限制,从材料“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通宵不觉”可知夜市繁荣。
(3)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比金银更安全,收益更稳定,经商成功的人会用赚来的钱置田买地,在他们的心中,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那些经商成功的人为什么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土地上呢?这和当时的经济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对于民营商业加征重税,破坏正常的商业活动,商人们感觉到经商的艰难,才转向风险比较小的土地上来。……由于经商获取的利润用于土地投资,商业发展缺少大量的资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