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被外电评论为“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作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决策
B.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决定以上海浦东为新的对外开放区
D.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史实,首先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底完成的,A项史实不对。C项史实也错误,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开放的,但十四大是在1992年召开的。D项也不是十四大主要内容,十四大主要内容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从经济体制角度看,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更多类似的地方,所以才有题干评论“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十四大主要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③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④“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准确提炼出图表的讯息,土地制度由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再到集体所有,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再注意时间限制“1953—1957年”,联系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因此选B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1950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被彻底废除,为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二次,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第三次,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八大的基础上又有新认识,表现在?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八大提出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的综合平稳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内容,D符合题意;A不能体现继承的关系B是共有的C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是在1952年基本完成,B是在1956年完成,D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都与题干不符;C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