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第一年
| 26.6
| 32.1
| 41.3
|
第二年
| 27.2
| 34.3
| 38.5
|
第三年
| 28.8
| 36.7
| 34.5
|
?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
960年? D.1979~1981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有?①表明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②最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③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④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此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上述观点。选项②与史实不符。包涵②错误,故正确的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材料一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2分)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胡锦涛《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6分)
参考答案:(1)反映了农民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不满,要求包产到户。影响:开始了包产到户的尝试,为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提供了经验,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4分)
(2)伟大成就:①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②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③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3分,必须依据材料概括。)
(3)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