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的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1)材料一的“和约”指的是什么和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愿望为何最终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材料二的规定,美国认同吗?请说明理由。美国倡导建立的国联最终为英国所控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凡尔赛和约》。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未达到;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传统思想的影响。(2)不认同。英国的自治领最多,自治领拥有投票权对英国最有利。说明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落空,英国虽然实力削弱,但对国际事务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
B.欧美、日本各国缺乏殖民统治经验
C.义和团运动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反侵略精神
D.世界舆论强烈谴责对华“瓜分一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世界秩序
本世纪的世界秩序有两个巨大的试验: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者都是悲剧性的失败。在一次敦促美国国会加入国联的演讲中,伍德罗·威尔逊宣称:“这是对和平的切实保障。这是由诺言构成的对付侵略的切实的保障。”国联成立后不到20年,这个世界就陷入破坏力最大的战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对联合国的态度有过这而无不及。他指出:“我们这次无论如何不能丧失建立一个国际秩序的希望。他将能维护和平并在各国之间实现持久和更为完美的公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船里以来,先后又有大大小小120次战争爆发。在这些战争中殒命者达到1800万人,超过第一次时间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
——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1、请简介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克松对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评价是怎样的?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略”。
(2)“略”。
(3)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为代表的大国支撑起了二战后的新格局。在吸取了一战后,国际经济规则的缺失,以美国提案为依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构建起“黄金-美元”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在政治上,主张不同性质国家相互合作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稳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雅尔塔体系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都存在大国意识的色彩,这使得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不乏不稳定因素。从1945年到1990年,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经历了美苏冷战。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较量,使得内部区域集团化。在经济上,美国为使西欧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应对美国的一系列动作,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莫洛托夫计划;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同东欧各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在两极格局下,日本经济迅速复苏,至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并在外交上获得更大的独立,力主多边外交。西欧各国在两极格局下,寻求崛起。1950年法德和解,随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高度统一“欧共体”。1991年,欧洲为推进政治一体化,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1956年,中苏决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中国转而开拓更大的外交空间,推动政治多极化发展。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尽管在联合国下,世界局部战争仍然不断。但是二战后世界总体稳定,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且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形成了一超多强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