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国际联盟》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2:33:43 【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的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1)材料一的“和约”指的是什么和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愿望为何最终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材料二的规定,美国认同吗?请说明理由。美国倡导建立的国联最终为英国所控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凡尔赛和约》。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未达到;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传统思想的影响。(2)不认同。英国的自治领最多,自治领拥有投票权对英国最有利。说明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落空,英国虽然实力削弱,但对国际事务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
B.欧美、日本各国缺乏殖民统治经验
C.义和团运动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反侵略精神
D.世界舆论强烈谴责对华“瓜分一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世界秩序
本世纪的世界秩序有两个巨大的试验: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者都是悲剧性的失败。在一次敦促美国国会加入国联的演讲中,伍德罗·威尔逊宣称:“这是对和平的切实保障。这是由诺言构成的对付侵略的切实的保障。”国联成立后不到20年,这个世界就陷入破坏力最大的战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对联合国的态度有过这而无不及。他指出:“我们这次无论如何不能丧失建立一个国际秩序的希望。他将能维护和平并在各国之间实现持久和更为完美的公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船里以来,先后又有大大小小120次战争爆发。在这些战争中殒命者达到1800万人,超过第一次时间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
——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1、请简介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克松对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评价是怎样的?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略”。
(2)“略”。
(3)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为代表的大国支撑起了二战后的新格局。在吸取了一战后,国际经济规则的缺失,以美国提案为依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构建起“黄金-美元”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在政治上,主张不同性质国家相互合作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稳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雅尔塔体系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都存在大国意识的色彩,这使得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不乏不稳定因素。从1945年到1990年,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经历了美苏冷战。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较量,使得内部区域集团化。在经济上,美国为使西欧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应对美国的一系列动作,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莫洛托夫计划;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同东欧各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在两极格局下,日本经济迅速复苏,至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并在外交上获得更大的独立,力主多边外交。西欧各国在两极格局下,寻求崛起。1950年法德和解,随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高度统一“欧共体”。1991年,欧洲为推进政治一体化,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1956年,中苏决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中国转而开拓更大的外交空间,推动政治多极化发展。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尽管在联合国下,世界局部战争仍然不断。但是二战后世界总体稳定,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且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形成了一超多强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特色社会..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