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主客观因素不包括? (? )
A.全国基本统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
C.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
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中美建交三十周年,奥巴马总统访华,并发表了一系列演说。从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中美关系历尽曲折。其中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B.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求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中美关系的了解。回答此题时应从题干中“中美”双方来分析原因。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同时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制约苏联,结束越战。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两个的共同愿望。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了殖民国家的的原料产地与商品的倾销地。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为无关项,D项是错误项,中国并没有沦为过列强的殖民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的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8分)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6分)
参考答案:(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
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8分)
(2)改变: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不难发现《殖民地权利宣言》中没有提出美洲殖民地独立的主张,而仅仅要求从英联邦获得权力,这是与《独立宣言》的最大差异;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找出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2)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呈现出松散的邦联体制,通过制宪会议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并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
点评: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了邦联体制,这位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而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取代,制宪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的出台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基本建立起来,从后美国政体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
开端,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
A.广东
B.北京
C.台湾
D.江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77年台湾归福建管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