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酒的广告词“80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90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喝的是健康”,这则广告词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B.我国政府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
C.广告事业有了蓬勃发展
D.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抗战初期,存在许多这样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战必败。”……淞沪会战时,有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英关援助,苏联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是由中日双方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材料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论十大关系》。以上6部作品选自《毛泽东选集》,分别阐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一回答抗战中存在哪些论调?这些论调会对抗战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二中的著作与毛泽东的三个理论对应归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亡国论”“速胜论”“持久战”。“亡国论”容易导致悲观消极情绪(容易妥协),不利于抗战;“速胜论”过于盲目乐观,寄托依靠外部力最,不利于抗战。“持久战”观点正确分析多方因素,有利于坚定信心,坚持抗战,取得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中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在世界GDP中占的份额如下:1820年(即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3。1952年(即中国经济恢复到抗战前最高水平的那一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
(1)据材料一,说明1820年到抗战前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旧中国,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6个城市提供的,而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我国工业状况,“一五”计划在指导方针和建设重点方面有什么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建国后西藏经济发展的一组图表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西藏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鸦片战争前的1/3降到抗战前的5.2%。原因: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致使GDP迅速下降;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但在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异常艰难;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
(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为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指导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将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等地,以便于工业化的起步。
(3)原因:1978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写下的“诗篇”是指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南方谈话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7年3月10日~23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讲话中说:“‘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如不这样看,就会有损我们的旗帜。”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左”倾错误依然严重
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成效不大
C.“文化大革命”余毒犹存
D.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