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高于教权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参考答案:(1)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形式。原因: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
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在兴起之初,力量比较弱小。
(2)性质: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意义: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中世纪教会的意识形态的垄断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其结果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该谚语最能说明(?)
A.德国是天主教的信仰区
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德意志尤为严重,因此选D。
点评: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是德意志首先兴起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A.《三十九条信纲》
B.《九十五条论纲》
C.《至尊法案》
D.《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因此选C。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中限制性条件较多,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欧宗教改革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 ]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B.宗教自由逐渐在西欧盛行
C.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D.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