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可知,这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合题意;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1993年9月,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材料表明,邓小平的核心主张是(?)
A.缩小城乡差别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由“贫”转“富”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改革之初,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1993年的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实际是反对贫富差距过大,要所学差距,达到共同富裕。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