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4分)
2、判断题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3、判断题 1929年爆发的国际危机与1857年经济危机相比,影响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矛盾
4、判断题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7分)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
?
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图3: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请回答:
(1)图片2和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3分)
(2)这一重大事件有什么特点?(3分)
(3)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3分)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1分)
5、判断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