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美国 《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78年12月25日,在这一期的《时代》周刊封面上,邓小平的头像与美国总统卡特同时出现,上面写着: “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与中国打交道”的具体成果体现在(? )
A.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交
C.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外交理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发生在1978年12月,此时A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但两国尚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与中国打交道”对推动了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起到了积极作用,故答案选B,C项与题意无关, D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点评:中美建交深受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屯兵于东北造成威胁,也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乃至建交,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和利益;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
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
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汉武帝以后,儒学称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维护汉朝统治的工具,所以A是主要原因B当时没有科举C只是“官僚集团”显然片面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如图,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自己绘制了以下一组图片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某专题的辅助材料,那么对图中“树苗”的隐喻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思想解放
B.民族工业
C.列强侵略
D.大众传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像在春天萌芽;在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像夏天成长;抗战时期遭到日军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剥削压制,像秋天一样摧残;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官僚资本的更大的压制,像冬天那样衰败凋落;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迎来新的春天。故选B。其他项均不符合图片题意。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时期、衰落时期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科技成就进入市场的速度提高了,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政治: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③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进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经济:①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②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这成为一个推动力。科技: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军事:巩固国防,增强军事力量,保家卫国需要成为推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如果你生活在西汉时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是
A.听孔子讲学
B.在太学里学习“五经”
C.在书院里听“二程”兄弟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