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由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洞房花烛》拍摄于1913年,故事片(无声,黑白),片长三十分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编剧、开始讲故事的电影,是中国现代影片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又名
A.《定军山》
B.《难夫难妻》
C.《歌女红牡丹》
D.《西太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84年,有诗云:“见闻历历备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
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西装②电话③无线广播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装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电话传入中国是在1882年,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办的,1923年初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所以以上西方事物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多芬,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他的作品曾被民众称为“德意志的法国大革命”。在《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1)作为音乐家,贝多芬重要的贡献有哪些?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众称贝多芬的作品为“德意志的法国大革命”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2)结合材料说明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理由: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追求进步与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主题:《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材料中“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双向的,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