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 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B不对,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C. 阿拉曼战役发生于1942年19月,而且是在北非战场;D符合题意。
点评: 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俄国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二战前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其原因是
①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②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④苏联推行中立自保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下列事件中,推动该同盟形成的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英美加强对苏联的援助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和英美加强对苏联的援助有利于推动同盟的形成。其它与同盟没有关系。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1)“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是指什么?(2分)“奋起九州同”有何含义?(2分)请用史实证明。(4分)
(2)请列举“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的史实两例。(4分)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1)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分)
含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2分)
史实: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等;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4分)
(2)举例: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分)
意义:以史为鉴,珍视和平。(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芦沟晓月”不难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共两党组织抗战的方式去综合归纳答案。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中反法西斯联盟对中国支援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及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视角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围绕纪念抗日战争对世界和平发展作用角度概括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为1941 年11 月7 日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情景。与此同时

A.莫斯科战役正在进行
B.美英首脑正在发表《大西洋宪章》
C.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
D.太平洋战场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题中图片的时间1941年11月可知,四个选项中的事件发生或进行的时间与其相一致的只有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