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其他部门必须“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歌词作家田汉南行至漳州,他看到当地群众砍伐相思树做燃料,遂写一首诗:“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以后;? D不对,1992年十二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点评:表述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达"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此类选择题难度不大,一般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对史实要熟悉,表述型选择题另外还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隐形知识,针对这一点,如果出现记忆不清时可尝试连读法,即将题干和选项连成一句话多读几遍,并联系相关的史实进行推理,选择感觉最恰当的一项.也可对比分析其他几个选项,采用逻辑推理法解题,即结合所学的其他已知知识的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损失,主要表现是
①大跃进②“百家争鸣”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路径障碍”是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道路上出现了问题,“试错反弹”是指通过试验,出现错误之后再及时修改,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据此可知,ABC均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只有D符合材料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