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判断题 浦东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条件有
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国家给予的一定时期的免税政策
③上海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 ④上海特有的人才、产业优势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在安徽等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不久即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有人说中国农村必将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在农村复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次改革都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两次改革同属于“社”与“资”的斗争
C.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会造成贫富差异
D.共同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4、判断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5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2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论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引起什么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